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日报客户端精选出多部抗战题材影视剧,在光影中回顾英勇军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展现中华儿女齐心抗战的英姿。本期推荐经典影片——《平原游击队》。
影片简介
《平原游击队》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苏里、武兆堤执导,郭振清、方化、张莹、杜德夫、梁音、周森冠主演,于1955年1月在中国内地上映。
1950年,丁玲看到了邢野创作的话剧剧本《游击队长》,推荐给当时的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局也认为剧本的基础很好,就确定由电影局的羽山与邢野共同修改成电影剧本。
经过两人修改完成后的电影文学剧本改名为《平原游击队》。该片获1957年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
影片以其紧张刺激的剧情和生动的人物塑造,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佳作。银幕上威风凛凛、英俊帅气的游击队长“双枪李向阳”,曾经是无数人的青春偶像。
剧情简介
《平原游击队》是一部经典的抗日战争题材电影,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带领队员们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李向阳的生活原型,据说可能是河北定县的抗日英雄甄凤山。
在定县县委党史办编印的革命回忆录中写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甄凤山同志和他率领的部队参加战斗124次,歼敌278人,俘虏日、伪军333名,缴获长短枪426支,轻重机枪九挺,炸毁汽车17辆,坦克5辆,缴获战马13匹,摧毁敌炮台31个,炸唐河、新乐大桥各一座,炸火车头四个,并缴获大批弹药和物资。甄凤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平原游击队》剧照
1943年秋,华北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寇的扫荡,根据地的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反“扫荡”斗争。军分区司令给区游击队长李向阳布置任务,带领游击队深入敌后平原地区的一个县城,牵制住驻扎在县城的日寇松井中队长的部队,阻止他进山区增援,减轻日军对山区根据地的压力,同时要保住坚壁在县城附近李庄的几十万斤公粮。
行动时,李向阳与参谋长兵分两路并头进行。李向阳转移粮食时,被地主杨老宗窥见,后者赶去县城向松井告密,松井闻之大喜,率大部队赶到李庄,但粮食和乡亲已被李向阳安排转移到地道,然而地道终被松井发现。
为引诱松井离开李庄,李向阳率队员进县城,炸毁日军弹药列车,并计划在松井撤退时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李向阳低估了松井的狡猾,松井半路杀了个“回马枪”折回李庄,残杀了一些不肯说出粮食藏在哪里的乡亲。可是李向阳神出鬼没,松井终没招架住。
幕后故事
1954年,时任电影局副局长的陈荒煤把剧本《平原游击队》交给苏里,并希望他来导演这部戏。当时的苏里还是电影导演中默默无闻的“小字辈”,此前仅在《保卫胜利果实》《六号门》《祖国的花朵》中担任过副导演,尚未独立制作过一部戏。
陈荒煤之所以坚决支持苏里执导《平原游击队》,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了解抗战时期即投身革命文艺工作的苏里曾在晋东南参加八路军武工队,有过插入敌人“心脏”的特殊经历,对剧本反映的生活比较熟悉,具有拍好该片的基础。
在苏里的请求下,同样参加过敌后游击战争的武兆堤由副导演改做导演,二人合作完成这部影片。
苏里、武兆堤带上副导演赵心水到了河北冉庄,那里的地道战曾令日寇闻风丧胆,抗日英雄的事迹赫赫有名。在冉庄,三人边搜集素材,边丰富影片的故事情节,充实戏中的人物。李向阳、李大婶、小宝子、侯大章、郭小北、吴有贵、老勤爷、鬼子松井、汉奸杨守业……他们的行为轨迹、性格特点、语言特色,都渐渐变得清晰、立体了。
关于电影的类型,在苏里的提议下,他们决定将其拍成一部惊险样式的片子。待三个人离开时,剧本已修改完毕。他们弥补了之前剧本中比较重情节、人物欠丰满的缺憾,摒弃了与别人雷同的设计,使情节更加富有悬念,让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电影角色
这部影片人物众多,而其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是两个经典人物——带有传奇色彩的游击队长李向阳和阴险狡诈的日寇中队长松井。
这两个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角色,一正一反形成强烈对比,具有极强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堪称新中国银幕上最佳敌我人物组合。
郭振清1952年进入影坛。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六号门》,他成功地塑造了受压迫、有觉悟的搬运工胡二的形象。
郭振清第一次看到剧本时,被李向阳的英雄行为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但是生长于城市的他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对农民出身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这样的英雄人物很是陌生。
随着访问抗日战士,听取他们对武工队机智勇敢英勇歼敌事迹的介绍,特别是前往冉庄体验生活,亲自接触20多岁便领导该村开展地道战的民兵队长王振禄,郭振清由此逐渐理解和把握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的李向阳,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成为一代人追崇的银幕偶像。1957年荣获全国最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荣誉称号。
方化是一位以饰演反派而被观众熟知的优秀艺术家,人称“中国鬼子王”,赞誉他是新中国电影史上塑造日本鬼子最成功的演员。
《三进山城》中的小野、《甲午风云》中的日本舰队司令、《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每一个反派人物都刻画的入木三分。而《平原游击队》中的松井,无疑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
拍摄中,方化精心设计每一个表情与动作,如出场时随手弹拨着曼陀林琴,看似漫不经心、休闲逍遥,但一抬眼便显露猎鹰般的锐利、狐狸般的阴险。
松井没有被简单化地塑造为愚蠢、残忍的反面符号,而是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充实、鲜活的艺术形象。20世纪50年代,方化捧回了由文化部部长茅盾签发的最佳表演奖。
在影片《平原游击队》中饰演其他角色的还有很多为观众所熟悉的演员,如饰演李向阳母亲的凌元,饰演钱大友的梁音,饰演张大爷的周森冠,饰演孟考的李万成等。
电影插曲
《鬼子进村曲》是一首纯音乐的插曲,最早出现于1955年拍摄的《平原游击队》中。后来这首《鬼子进村曲》在国内很多的抗战电影均有引用。
片中音乐一响起,出现前面几个穿丝绸褂,头戴小凉帽,腰挎小手枪,叮叮当当骑个自行车带着路;后面是浩浩荡荡的鬼子,然后有个骑着马的(或者开着车)在慢慢悠悠跟随着的经典画面。
综合自《人民艺术家》杂志、1905电影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