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舞台上的北大毕业生:在任副省部级以上57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4-20 14:15

政治舞台上的北大毕业生:在任副省部级以上57人
央视国际   2007年06月14日 11:00 来源:


          [内容速览]据不完全统计至2007年5月底,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在任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共有57人,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现任省委书记、省长中,人文社科教育背景官员占75%以上。  

来源:南方周末

 

北大教育背景的正部级官员    

 

2007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王骞 发自北京 来源: 南方周末

截至2007年5月底,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拥有北大教育背景(曾在北大就读的本科生、研究生等)、在任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共有57人。

拥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人数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现任省委书记、省长中,人文社科教育背景官员占75%以上。

  北大毕业生“崛起”

拥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数量正呈上升趋势。作为一个群体,北大毕业生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未来值得关注。

截至2007年5月底,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拥有北大教育背景(曾在北大就读的本科生、研究生等)、在任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共有57人。

其中新近升任陕西省省长的袁纯清、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陕西省省委书记赵乐际、河北省省长郭庚茂等15人为正省部级官员。

李成,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的中国问题专家,从1980年代起着手建立大陆官员数据库,研究新一代中国官员。这个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拥有北大教育背景的官员人数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在南方周末记者统计的57名官员中,1950年代出生,年龄在48-57岁的官员占39人,正属于5年前逐渐成为政界中坚力量的“共和国一代官员”。

而在本报粗略统计到的37名正在任上的清华教育背景的省部级以上的官员中,1940年代出生的共有29人,1950年代出生的有5人。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两座学府,长期以来,关于两所学校的对比,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内,清华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很多领导人。政治观察人士将之概括为“清华现象”,而在最近的人事调整中,这一现象已不醒目。

按照通常的正部级官员65岁、副部级官员60岁退出“一线领导”岗位的标准,在未来5年内,目前在任的清华教育背景的官员,至少超过一半的人将进入这个序列。

对政治舞台上北大毕业生增多,李成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关注的现象”。

  清华毕业生的“辉煌”

在过去20年的政治局常委中,清华毕业的就有姚依林、宋平、胡启立、朱?基、李岚清等多人,本届中央政治局的9常委中,亦有4人毕业于清华大学。

中国校友网2007年1月公布的“高校杰出政治校友榜”中,清华大学以拥有41名“杰出政治校友”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34名“杰出政治校友”的北大紧随其后。

中国校友网相关人士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杰出政治校友”是指:正省部级以上的官员,第十四届、第十五届和第十六届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等。

1980年代末,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在美国留学时,曾对清华教育背景官员做过一些研究,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当时清华出身的省部级官员占到总量的40%以上。而据清华大学统计,近10年来,清华至少已培养出300名以上省部级官员。

这是个令人惊叹的数字。清华背景官员在当时的大量涌现,至少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952年秋,当时的教育部按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提出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

清华大学的文理法三学院并入北大,原有文化和科学并重的气质被改变。在院系调整当年出任清华校长的蒋南翔,将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具有一流科学水平、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一代新人,作为清华的办学方向。

他提出“两个肩膀挑担子”,要求干部和老师同时担负起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责任,并抽调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政治辅导员,希望实现“业务工作优秀的人懂得政治思想工作,而政治思想工作优秀的人又懂业务”。

自1960年代以来,清华历届校系领导中多数在学生期间担任过政治辅导员,而清华毕业生中成长为高级别官员的,也有不少人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蒋南翔还倡导“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政策,要求清华人认识“我们的事业是集体主义的事业,任何工作都要靠同志间的团结与密切合作”。每次留毕业赠言,“谦虚谨慎,注意合作”是他必写的内容。

事实证明,在这样的校训指引下,清华人长于实干、为人谦和、有合作精神,适合担任社会管理者角色。曾在北大和清华两校任教的赵晓力对此颇有体会。

赵晓力表示,在清华下去搞法律援助,订票之类的事,学生分工明确、井井有条,老师扛着脑袋跟着学生走就行。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湘林认为,改革开放后,处在工业化进程的社会急需工科人才,储备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清华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再加上清华人在学校所受的训练,较易获得用人机构的好感。

更多国内新闻: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会议 研究经济工作的突出问题

北京官员差旅费报销标准提高 住饭店禁超3星级

河南有关部门调查永城3000万建刘邦铜像事件

"共产政权受害者纪念碑"在美落成 中方提严正交涉

发改委解读成渝试验区:使农民市民享有平等权利